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大腦邊緣系統(tǒng)在記憶生成、對壓力產生情緒反應、幫助調節(jié)自主神經和內分泌功能等方面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邊緣性腦炎(Limbicencephalitis,LE)的臨床表現(xiàn)多樣,包括時空分離、嚴重的順行性遺忘、癲癇發(fā)作和情緒障礙[2]。大多數(shù)LE病因被認為源自副腫瘤,少數(shù)是單純性自身免疫性病因。邊緣系統(tǒng)的損傷癥狀的多樣化也給邊緣性腦炎的正確識別和治療帶來挑戰(zhàn)。本文報告了一例繼發(fā)于VGKC復合物抗體且LGI1和CASPER2抗體雙陰的非副腫瘤自身免疫性LE病例。該病例的幻聽和幻視癥狀與神經...
血清素(5-羥色胺)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,對人體的心理和生理功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。血清素水平的不平衡可能與多種疾病和精神障礙相關。血清素(5-羥色胺)檢測試劑盒可以幫助醫(yī)生快速檢測血清素水平,提供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方案,該試劑盒基于酶聯(lián)免疫吸附法(ELISA),利用抗體與血清素結合,形成免疫復合物。通過添加底物反應,可以測量免疫復合物的吸光度,從而確定血清素的濃度。與以往的檢測方法相比,這種血清素檢測試劑盒具有以下優(yōu)點:1.高靈敏度:可以檢測非常低的血清素水平,因此能夠發(fā)現(xiàn)潛...
本研究證明了合成辣椒素、L-精氨酸和小麥蛋白水解物聯(lián)合攝入對中度肥胖受試者的飽腹效果更好,觀測到外周血清素水平升高,胃排空延遲,主觀饑餓感和標準化早餐的總能量攝入減少。本研究提出高水平血清素(5-HT,5-羥色胺)有利于胃排空的延遲,從而促進飽腹感并有助于減少總能量攝入。通過優(yōu)化食物成分提高血清素水平,從而促進飽腹感,是超重、肥胖和相關疾病患者控制體重的新型治療策略。前言超重、肥胖和相關疾病是世界人口中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,目前輔助控制體重的主流策略之一是優(yōu)化食物成分,通過添加...
水通道蛋白4抗體是一種在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中廣泛表達的跨膜蛋白,主要分布于星形膠質細胞的足突和血腦屏障上皮細胞的側膜。它是維持腦細胞水平穩(wěn)定的重要因素,也是水分子在血腦屏障中轉運的主要通道。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免疫熒光法、酶聯(lián)免疫吸附法(ELISA)和免疫印跡法等。其中,免疫熒光法是目前常用的AQP4抗體檢測方法,其優(yōu)點是靈敏度高、特異性好;而ELISA則具有高通量、可重復性和準確性等優(yōu)點,逐漸成為AQP4抗體檢測的趨勢。水通道蛋白4抗體與神經系統(tǒng)疾病的關系AQP4抗體主要與神經系統(tǒng)...
編者按:高圣草酚是一種掩蔽苦味的天然食物成分,本研究驗證了30mg高圣草酚聯(lián)合葡萄糖溶液餐前服用,可調節(jié)總胃饑餓素和外周血清素的濃度,有提高食欲,降低飽腹感的作用,增加受試者的進食量。本研究觀察到服用高圣草酚可使外周血清素水平下降,同時血清素的下降越多,受試者的進食量越大,二者存在負相關關系。據(jù)此推測,外周血清素與中樞血清素一致,均可誘導飽腹信號,可作為特定患者接受促食欲治療療效的輔助評判指標。前言肥胖問題在世界范圍內日益嚴重,但在另一方面,還有一種現(xiàn)象被稱為“衰老厭食癥”。...
編者按NMOSD是一組涉及多種免疫機制的復雜的神經系統(tǒng)脫髓鞘疾病,以RTX為代表的B細胞耗竭療法已被證實可有效緩解NMOSD,避免反復發(fā)作造成的遠期損傷。病例1是一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復雜NMOSD,多次RTX治療后,AQP4抗體水平始終在高水平波動,治療和隨訪的前期(1.5年內)出現(xiàn)兩次復發(fā),但近5年無復發(fā)。病例2是一例單發(fā)NMOSD,多次給藥后AQP4抗體水平有效降低,此后維持在較低且穩(wěn)定的水平,病情長期穩(wěn)定未復發(fā)。2例患者對RTX均有應答,但可發(fā)現(xiàn)AQP4抗體水平(...
胰島自身抗體的檢測對糖尿病(DM)的精準分型和診斷至關重要。胰島自身抗體的分布因年齡而異,明確不同年齡段糖尿病患者的抗體檢測優(yōu)先次序對于降低漏診率和篩查成本至關重要。本研究試圖根據(jù)胰島自身抗體的分布確定一個臨界年齡,明確不同年齡的糖尿病患者胰島自身抗體檢測的優(yōu)先次序,以優(yōu)化篩查成本,同時提高自身免疫性糖尿病(ADM)的檢出率。疾病概念1型糖尿病(T1DM)主要根據(jù)β細胞破壞的進展速度分為快速和緩慢兩種亞型。緩慢進展型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也被稱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(LAD)。...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全球有超過3.5億人罹患抑郁癥,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%,截至2017年,中國有超過5400萬人患有抑郁癥。疫情爆發(fā)以來,每個人都變成了這場戰(zhàn)役的“參與者”,人人都在承受一場嚴峻的生理和心理考驗。國內一項研究顯示,在疫情期間,民眾的抑郁癥狀檢出率為36.5%,中度及以上程度的抑郁癥狀檢出率為13.0%[1]。藥物治療是當前抑郁癥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,但藥物可能引起的潛在不良反應卻常常被臨床忽視,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這樣一個案例。一位61歲的女性患者,既往有運...